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综合新闻>>综合新闻>>正文
“奋进之笔‘1+1’?走进四川”中央媒体采访团赴成都工业学院开展现场采访活动
2018-06-21 18:18 校地处    (点击: )

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关注全国高校做好教育“四个回归”的情况,实地调研四川省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现状及特色,6月21日,由教育部办公厅新闻处处长陈星带队,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20余家中央和省内媒体的30余位记者赴成都工业学院开展现场采访活动。

采访团首站来到了成工富创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基地。成工富创由成都工业学院与富士康集团共建,采用全球领先的互联网+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深化“引企入教”改革、产教协同育人、推进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等举措,既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又是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通用平台及高端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场所。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记者们饶有兴趣地操作了智能生产设备,以多个机器人组成的生产线按照记者指令很快完成了产品生产,高科技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惊艳表现,让记者们赞叹不已。

在这里,记者集体采访了校长严余松,听取他对学校应用型本科办学情况的介绍。

“建设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一流人才!”面对记者的长枪短炮,严余松校长显得相当自信。“升本后,学校迅速确立了‘根植地方,魂在应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本科办学思路,紧密围绕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学校在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等学科领域的优势,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怎样搞好本科教学和培养应用型人才,是记者们最关心的问题,严校长沉吟片刻,从顶层设计层面进行了回答。

他表示,面对百年老校如何开启新征程、历史如何传承并重铸辉煌等现实问题,学校进行了认真梳理和分析,从多方面进行了顶层设计。首先,紧紧依靠百年传统,扎根天府大地办大学。学校紧密围绕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学校在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等学科领域的优势,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其次,加快推进创新改革,主动转型发展育人才。学校在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工作中,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明确了“三步走”发展目标;将“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多样化协同育人模式”纳入主要改革任务。初步形成了以工为主,协调发展理、管、文、经、艺等其它学科,以电子、机械为主要特色,重点发展“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3个学科专业领域,与我省产业结构升级相适应,面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等主要环节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以深度融入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有效服务四川重点发展产业集群。深入实施以产教“五融合”为特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人才培养关键环节的重点突破和示范引领。第三,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积聚共荣共生新优势。学校不断深化与行业企业和地方合作,与京东方、成都地铁、普什、九洲、中电科技等企业、省内部分市州县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开办订单班等方式逐步实现了产教融合创新发展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上的耦合效应,与富士康探索股权共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的校企合作新机制和政府主导、学校主创的创新创业基地运营模式。学校还自主设立了科研项目的“企业专项”, 采用“企业出题,学校资助、教师作答”的形式,由企业发布需求指南,学校科研基金提供资助,学校教师联合企业人员进行申报并开展项目研究,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逐步产生了知识溢出效应,有助于推动学校教学水平、服务地方能力和企业技术更新、行业经济增长的共同进步。最后,探索突破机制体制,“厅委共建”创示范。在省政府支持下,教育厅与省经信委正式签订协议,“厅委共建”成都工业学院,以期更好地实现学校的转型发展,尽快探索出一条具有四川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发展模式,将产教融合、对接产业、服务企业的改革创新引向深入,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在全国应用型高校的建设发展中形成影响和示范。

“扎根天府大地办大学,回归应用之魂育英才。”说到动情处严校长强调:“常识教好书,本分育好人,初心在救国,梦想能强国。学校以‘四个回归’为基本遵循,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和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在地方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中取得了初步成效。未来,学校将继续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和经信委的指导下,矢志不渝扎根天府大地办大学,抱定宗旨回归应用之魂育英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真正建立起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新机制,更紧密地与工业部门、四川优势产业相关企业协同育人,在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学校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等方面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发展的四川模式,把成都工业学院建成全国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让学校真正成为四川产业部门人才培养的摇篮,成为人才走向产业的第一车间,为四川省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接过严校长的话题,学校厅委共建办公室主任黄晓燕在媒体面前畅谈起了“厅委共建”这个创新的办学模式。她解释了“厅委共建”的概念,详细阐述了其意义、内容、建设进度和相关举措。学校将按照彭宇行副省长的要求,在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和省教育厅的帮助下,分阶段多举措,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力打造产教融合的“四川样板”,塑造我国应用型高校建设的“四川名牌”,并在共建过程中,抓住机遇,形成产教融合的新理念、新实践,形成可以复制的,具有带动引领作用的好做法,推动学校创新发展。

作为校企合作的积极参与者,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向东向记者介绍了与成都工业学院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情况。他表示,公司通过与学校十年来合作,搭建起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平台。目前,公司已派出数十位工程师担任了学校兼职教师和专家顾问,帮助建设实验室、教学中心。学校也为公司培养了200名左右毕业生,大部分已成为公司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个别优秀者已成为公司设备技术部的负责人。公司与学校交流频繁,共建实践培训基地,企业员工入职培训,以及聘用学校科研团队参与、支持京东方企业技术项目实施,在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进行长期而深入的合作。

随后,记者团来到校办工厂,就校办工厂在军民融合生产、获奖成果及广泛服务教学科研的情况进行了采访;来到模具科技馆和四川省模具行业协同创新中心,对模具科技馆服务于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情况和校企协同企业协同科技攻关、联合培养人才情况进行了深入采访。

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模具技术教学团队带头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成虹教授接受了采访。他表示,学校升办本科后,能够做到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始终,得益于模具科技馆这样一批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校内产教融合,以应用为目的的实践基地;得益于学校和专业教学团队坚持行业和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坚持行业标准培养、坚持强化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三坚持的工作态度。材控及模具专业始终把人才培养目标瞄准中国制造的2025,服务于模具先进企业,培养有工匠精神的卓越工程师。

学校的教学科研、优势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特色发展,也是本次采访重点关注对象。记者们分别围住教务处、科技处、机械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无人机产业研究院、四川省大数据产业研究院等部门负责人进行了个别访谈,深入了解学校应用型办学的具体举措和成效,以及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

两个小时的采访既充实又紧张,记者们来不及欣赏如画的校园美景,就匆匆奔赴下一个采访地点。奋进之笔,是激扬的文字,也是记者们的纪实之笔,更是战斗的号角,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沉重担当。相信在新闻媒体的鞭策和监督下,成工人将以更加振奋的精神书写本科应用型办学之路的美好篇。

(成工院管理员—宣传部供稿)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