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何林虎以知青的身份参加,并以四川达县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我校机械制造专业学习。在校期间,何林虎学习刻苦,公共课、专业课、实习课门门功课全为优,并先后担任了学生团支部委员、团总支书记等。1983年何林虎毕业后分配到国营第七八三厂工作,任生产科计划员;随后调入销售处做销售员;1987—1991年,任厂生产处副处长;1991—1992年任厂车间主任;1992年—1994年,任该厂副厂长;1994年至今担任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一、昔日含辛茹苦,今日硕果累累-----事业发展历程
1981年1月,何林虎放弃留校任教的机会,怀抱着成为一名钻研专业技术的工程师的理想,走进了国营第七八三厂(现“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前身 )。但事与愿违,在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一再要求下,他还是放弃了心爱的专业技术和成为工程师的理想,走上了行政管理的岗位。真诚热情的为人,扎实的知识基础,灵活务实的工作方式使他的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一步步走向了事业的辉煌。
从踏入工作岗位至今的二十余年时间里,从一名普通的科计划员、销售员到大型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何林虎的工作得到了单位领导和员工的普遍好评与高度赞扬,收获了多项表彰奖励和优秀研究成果:2003年12月,参与攥写的《以人为本的人才工程管理》获得2003年度四川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2004年12月,所著的《高科技企业人才兴企战略的有效实施》和《理性与灵性相融的企业文化建设》分别获得第十一届国家级二等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和 2004年度四川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2005年8月, 获得四川省企业联合会,四川省企业文化研究会授予的“四川省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工作者”称号;同年12月,著写的《军工企业成长中的和谐文化建设》和《高科技企业人兴企战略的有效实施》又分别获得了2005年度四川省企业管理优秀论文一等奖和 第十二届国家级二等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
二、好学上进、坚持不懈、理智豁达-----成功经验
1.不断拼搏的创新精神:何林虎笑着说自己骨子里一直有“不安分”、“不安于现状”的成分。无论是原来在无机校上学期间还是在走上工作岗位发展事业的过程中他都在不断地求新、求变,敢于尝试、探索新鲜事物。前一个目标实现后,再为自己树立一个新目标,继续努力,依次类推,没有一丝一刻的停止和倦怠。他补充说,这种“不安分”和知足常乐要辩证地看待。当我们面对人生的不快、不满足时不应该郁闷抱怨,愤世嫉俗,而应该积极向上、凭着股拼劲努力改变现状,无论最后成功与失败,终归是不留遗憾了。抱着这种快乐放松的心态,没有思想包袱,反而会取得好的效果。
2.不断坚持读书学习:在不断拼搏、创新精神的推动下,何林虎即使在走向工作岗位后也在不断地坚持读书学习。对他来说,读书学习不仅是知识能力的提高,更是生活、工作的基本需要。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毕业至今近30年一直在“补课”:1983-----1986年,他参加了四川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类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专业的学习;1995-----1997年,参加了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函授学院本科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1997-----1999年,参加了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2004年11月, 取得了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认证的职业经理资格;2005年, 取得了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认证的首批高级职业经理资格;2005年5月19日,他被电子科技大学聘任为兼职教授,现仍在电子科技大学继续学习深造,攻读高级工商管理(EMBA)硕士。
回首自己的学习历程,他感慨地说: 读书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尤其在工作之后读书时间更紧张,每次某学校某专业毕业后他都决定不再继续了,但是在工作实践中势必会遇到新问题。要适应新环境,就需要新知识来补充解决。这样又促使他不断地进行新的学习和追求。而且他认为在工作中积累的仅仅是经验,不能使能力根本提高,要真正提高还要通过不断踏实的读书学习。
作为九洲集团的高层领导何林虎一直倡导企业文化建设,打造“学习型企业”,鼓励企业的年轻员工学习提高。在他的带动和协调下,2005年11月6日,九洲集团有125名员工获得了电子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和工程管理硕士结业证书。2005年4月21日九洲集团与电子科大管理学院进一步达成“加强企业人才培养,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合作意向。
3.扎实的专业知识与综合能力相得益彰:何林虎认为,当今世界发展变化日新月异,多层次多角度的复杂问题层出不穷,迫切需要复合型人才运用复合型知识和综合能力解决突破,这就要求我们所具有的知识能力不能过于单一化或局限在某专业领域,在综合能力和复合型知识统筹下精通突出某门专业知识技术,是最恰当不过的。他还补充说道:首先学习扎实的专业技术,然后再向管理领导岗位发展转变,是非常好的事业发展途径。他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功例子。
他感谢无机校特有的“学做合一”办学理念和严谨、朴实、勤奋、创新的校训校风,炼就了他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在70年代他上学时,学校就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保证每个学期每门课有专门的实习时间、实训场地。而且他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一直担任班级和学校的团委工作,也锻炼了他较强的为人处世和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4.客观看待机遇:何林虎说,自己事业的成功很多要归功于机遇。当初他下农村当知青,突然遇到了国家恢复中断已久的高考制度,使他有机会进入无机校学习,成为改变自己人生的转折点;在无机校里既师亦友的师长们的谆谆教诲和潜移默化的熏陶影响,教会了他如何做人处世,这是终生受益的;走上工作岗位恰好又遇到单位人才断代,青黄不接,自己虽是专科生,却比本科生早毕业一年,所以很快被单位重用:26岁就成为单位中层领导,29岁开始担任厂领导,92年至今已干了15年高层管理。这就好比“坐公共汽车”一样,许多人都在车站等公交车,你先到那里并不见得你有机会先上车;即使上车后也不见得有空座位,你和别人一起等待各自旁边座位上的人到站下车离开,而别人仅仅等了一小会儿,他旁边座位上的人就到站下车了,那人很快就坐到位置了;而你旁边座位上的人却一直没下车,你就只能继续等待下去。因此要以平和、公正、放松的心态看待机遇和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机遇非常重要却也很奇妙。
5.母校教育受益终生:何林虎对母校的学习生活进行了深情的回忆,他说,无机校教给他的不仅是知识能力,最为重要的是,无机校朴素无华、踏实严谨的教书育人的思想理念,教会他做人的道理,这不是依靠几本教科书或开设几门专业课实现的,而是学校独有的氛围学风和真诚热情的老师们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用一种难以言表的思想理念、文化氛围感染学生,他多次强调这是在学校的最大最重要的收获,也决定着他之后的事业发展和人生开拓。
何林虎对母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和雄厚的师资力量,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年他上学使用的教材全部都是老师们自编油印的教材,教学和实践经验都很丰富的老师们把专业知识的精华、技巧都毫无保留地写进教材,无私地传输给学生。亦师亦友的老师们在课堂上严格要求谆谆教诲;在实训工厂里手把手地言传身教;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他回忆说,当时国家物资紧缺、生活困难,食堂饭菜差,班主任李玉芳老师把他们当作自己孩子一样,常常在家里做很多咸菜、豆豉等下饭菜,装进瓶子里,做成可以储存很久的罐头,送给班上的同学;还有当时在团委工作的很多老师,其中包括当时的团委副书记金桂华老师,都把他们学生当作小弟弟小妹妹一样,事事费心,处处照顾,感情和学习非常融洽。
现在何林虎经常向周围的用人单位宣传:无机校培养的学生向来“物美价优”,“物美”是说学生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适应新环境快,上手快,这是学校特有的“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所赋予的;“价优”是指无机校学生到用人单位后踏实肯干,不会骄傲自满、好高骛远,深得用人单位的好评。
他不无骄傲地说:无机校毕业的学生走向社会很少打败仗,现在在九洲集团工作的从无机校毕业的学生有几百人,最年长的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毕业的,最年轻的有今年刚招聘进来的,领导和员工的评价高,口碑好,没有人成为败类。
三、对母校发展和在校学生的建议
何林虎是我校校董会成员,一直关心关心母校的发展。他从亲身感悟和社会需要角度的思考,对母校发展提出了以下建议:
1.突出学校特色,建专业性的高职高专
他认为,我国目前教育资源丰富,教育领域内可选择性大,各层次各门类的大学层出不穷、五花八门,如果把我校办成综合性大学,泛泛而谈,学校专业教学毫无特色,那将会被淹没在高等教育的汪洋大海里。就好比,我们拿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肯定绰绰有余;但我们如果把长处削弱,把短处拉长,再去与别人比较,就毫无优势可言。所以学校应坚持原有的“学做合一”特色,集中资源办好办全办精几个重要精品专业,力争在全国同类行业内赫赫有名、独树一帜。实践在评价效果上不是以层次高低为标准的,而应该讲究实际,讲究客观。
2.了解行业前沿,专业设置建设与时俱进
他认为,社会毕竟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着,专业技术设备工具同样日益更新换代。我们虽是学校,也应该深入工厂企业实践应用的第一线,加入行业协会,了解行业发展的前沿,进而来改进教学观念理论,更新教学工具设备。因为知识理论只有高于实践,才能真正指导实践。他回忆说,原来在上学时学习模具专业,实习全部都是手工操作,手工冲压,而现在这些都是加工机床、模具机床操作。这就要求学校集中资源建设现代化的实验室、实训基地,进行科研教学研究。
对母校在校生,何林虎认为应当做到珍惜和感恩。他认为,在校大学生首先要珍惜学习读书机会。现在在校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没有从艰难困苦的生活中走过,体会不到学习机会的难得,浪费大好青春时光,这是令人遗憾惋惜的。电子高专有教书育人的好环境、好校风、好老师,可以教会学生如何为人处世,培养学生德才兼备,这些也是现在大学生迫切需要的基本素质。作为学校的一员应该有责任把学校的优良传统和精神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他希望现在的学生应克服浮躁不安、好高骛远的不良情绪,平静心态,扎扎实实学习知识、锻炼能力,那种试图走向社会工作之后再好好读书的想法是很不现实的。他根据切实的感受说,在学校里,作为学生是在享受社会资源,消耗众多能量充实壮大自己,国家、社会、学校、老师、家长方方面面都在无偿支持你。而走向社会工作后,位置发生了互换,将从消耗社会资源变为社会消耗你的资源,你需要为社会创造、做出贡献。愿每位学生都学会珍惜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