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校友之家>>校友风采>>正文
行成于思、彰于言——访校友任晓强
2015-06-12 15:22 bet365手机端    (点击: )

任晓强,1990年9月—1992年7月就读于我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9071班,1992年5月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7月—2005年4月历任电子工业部第二十九研究所人力资源主管、成都四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行政总监、副总经理等职务,主要负责人力资源和行政管理工作;2005年4月—2007年4月,受信息产业部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九研究所(以下简称29所)委派,任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副区长,主管科技、扶贫和对口帮扶工作;2007年1月至今,响应29所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号召,成立成都兴信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任董事长、总经理,主要从事科研后勤服务、管理和经营工作。期间,多次被29所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被评为四川省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工作者、成都市十佳青年创新创业带头人,2007年被授予信息产业部定点帮扶先进个人,2012年被评为四川省三产行业优秀职业经理人。

一、行成于思

任晓强在校学习期间曾担任班长、体育委员、系学生会主席等职务,除了完成正常学业外,经常组织策划舞会、演讲比赛、五四纪念、迎新晚会、一二九纪念、元旦晚会等各种大中型学生集体活动。另外,他喜爱运动,曾任校蓝球队副队长,任晓强作为校男子蓝球队主力成员参加 师从于著名篮球教练和国际级裁判杜溪源成都市大中专院校男子蓝球比赛获得第一名 老师,参加了成都大中专院校蓝球比赛获第一名,杜老师评价他虽然身材消瘦,但是异常灵活,是用脑子在打球。他和篮球队长田野还在课余时间组建和训练了全校女子篮球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锻炼,让他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尤其是组织策划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不仅使他的性格变得外向、活跃,更重要的是为他今后的人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2年毕业时任晓强作为我校的优秀毕业生被29所优先录用。他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面对单位里众多的毕业于重点大学的高学历、高职称的同事们,尽管心里偶尔也涌上几分愁绪,“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任晓强始终认为:不懂就学,勤能补拙,持之以恒定能有所收获。他选择了定好位、认真学、拼命干。立足本职,认真、务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比如,1992年底他从事人事管理工作,从每年工程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中受到启发,向领导建议废除原来主要按照年功序列排定的1-9级技术工人等级制,改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制,由于工种超过100种,工作量很大,倡议29所与兄弟单位10所、30所一起自行组织复习资料编写、理论考试、实作考试,得到了三个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并成立了三所联合考核点成功组织了近3000名技术工人106个工种的定级、升级考核,后来每年一次,得到了电子工业部的认同,后来被国家劳动部采纳在全国推广。1993年初,针对当时29所正在由科研型向科研生产型转变,生产任务很重,特别是无线电装配、调试的任务重,由于受到事业编制的限制,生产人手紧张,很多搞科研的本科、硕士甚至博士也在从事装配调试的工作,在时任主管科研生产的苟仲文副所长(现北京副市长)和其他领导的支持下,他负责到自贡、绵阳等地招聘了100多名职业技术学校的专科、中专生作为合同制职工,通过培训和管理,很快成为技能骨干,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种灵活的用工方式,现在很普遍,当时就敢于突破体制的创新,是非常超前和大胆的。

任晓强生性就不怕挑战。1998年1月,内部应聘到29所控股的成都四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任办公室主任兼董事会秘书,负责人事行政工作,由于工作中的出色表现,两年后刘强总经理提名董事会聘任为公司副总经理,工作中锐意进取,积极推进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相继在减员增效,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增加创收和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等方面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成效显著。几年中,在股份公司及下属投资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学术交流、战略辅助决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为29所民品事业从产值3000多万到3亿多的开拓发展贡献了力量。例如,早在1998年就在股份公司级下属的12家投资公司中主导推行并完善的手机话费限额报销和私车公用补贴两项制度,既减少了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又提高了职工工作积极性,整体上节约了成本,减少了内耗,提升了效率。

2005年4月,政治上可靠、工作上踏实、协调能力强的任晓强被信息产业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和29所选派到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挂职锻炼,任副区长,主管科技、扶贫和对口帮扶,经过一个多月的深入乡村的实地调研,理清了工作思路和重点,并四处奔走筹集资金,在当地援建了2所希望小学、引导当地村民建沼气池120口、集中供水站1座,以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教育条件;第一次发挥信息产业部行业优势成功申请了科技基金为嘉陵区48个乡镇组建了信息交流网络平台,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后来连续三次成功申请科技基金用于南部县和嘉陵区的政务信息化和农村信息化提升;号召广大干部群众献爱心,用捐款所得帮助当地30多名贫困大学生继续学业;开创性地组织了29名山区贫困学生到北京参加夏令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鼓励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这项活动收到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副部长娄勤俭(现陕西省长)等领导的亲切接见;他还组织当地14 名乡镇书记考察了有名的华西村,以促进当地新农村建设工作;他多方呼吁重视农村科技投入,审查出版了20多万字的《桑蚕科学开发创新导航》一书,并指导南充市“千年绸都第一坊”的筹建等工作。工作其间任晓强也曾遇到困难重重,但他不轻言放弃,仍坚守那份执着,多方协调,多渠道化解矛盾,最终圆满完成,这些务实为民的工作在当地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受到区市领导和信息产业部领导的高度评价。

2007年挂职锻炼期满他回到成都,回到了他熟悉的29所,按照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要求,筹建了成都兴信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由原29所后勤服务公司改制而来),面临服务面宽工作要求高、500多名员工文化素质不高、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等压力,在公司内他借助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制定了战略规划和愿景,提出了“为专家服好务”的使命和“因您而变,用心服务”的服务理念,改革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薪酬福利制度,实施了后勤服务岗位的晋升考级制度,制定了会议接待服务标准、工业物业服务标准、规范了多项后勤服务流程,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在全国同行中第一家通过国防科工局的咨询服务保密认证。通过几年的辛勤耕耘,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已经翻了三倍,客户的综合满意率超过91%,700多名员工的薪酬福利也得到同步改善和提升,这些成绩,在中国电科集团50多家成员单位和全省同行中处于前列,受到同行的赞誉和效仿。同时,他在工作中发现服务战斗在一线的每一个基层员工都很朴实可爱,注重发挥每一个员工的长处,引导他们团结一致、负重自强、勤奋创业,正着手将公司原有的提供单一物业服务发展成为一家融工业物业、商业物业、住宅物业、酒店、餐饮、票务旅游、运动中心、会议培训中心、科研生产等领域的服务和管理为一体的科技服务集成商。

二、行彰于言

任晓强从学校学习中就懂得“梅花香自苦寒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特别是刚刚参加工作时面临周围的同事绝大多数是毕业于国内名校的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感受到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他常常用早年杰出校友陈毅元帅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的诗句来勉励自己。

凭着自已的执着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他利用业余时间制定了自己的学习计划,先后从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专科、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工程本科、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MBA毕业,他还先后参加了清华大学企业经理培训班、日本人力资源管理高级研修班、MOTOROLA职业经理人培训、台湾领袖魅力训练班等各类专业培训学习30余次,在提升自身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的同时,还交往了一群良师益友,他经常与周围的同事开玩笑:“要比同学的数量,可能数我最多”。

他在学习的同时,注重不断的归纳总结,曾在全国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包括《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的福利激励手段探讨》、《学习邓小平改革思想、改善我们的思维定势》、《基于KPI的目标责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探讨》等14篇。实时抓住机会,认真准备,在信息产业部定点帮扶工作会上的汇报演讲受到部长、副部长的高度评价,在全国科研后勤工作会上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探索军工科研院所后勤发展之路》报告受到同行们的一致好评,在北大MBA毕业典礼上代表优秀学员发表《自古春风伤往事,多情最是未名湖》的演讲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赞誉。

在职称评定上从一名技术员到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政工师,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也没有耽误。同时还参加了社会上的统一考评,获得了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高级咨询师、注册高级物业管理师、高级职业经理人、酒店总经理等专业技术职业资格。

科技源于交流。他积极组织创办过29所民品学术年会和《四威印象》季刊、《兴信印象》季报。人到中年的他,还特别注重培养和锻炼年轻人,在公司开展了导师带徒弟的制度,创办了春夏秋冬四季读书会已经成为品牌活动,自发创立了5家同行参与的成都市科研后勤联盟,被聘为四川省工业物业副理事长、四川省企业家协会、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科研后勤管理研究会理事。

生活中的任晓强也常常显示出乐观、积极、热情的一面,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喜欢运动是他的本性,常常还有感而发,积累创作诗歌30余首,还在40岁生日时汇编了20多万字的《锦西印象-杏仁文集》一册。

任晓强在勤奋与努力中迈上了人生一个又一个的台阶,实现着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挑战与超越,来时的路已被他走过,也已被他征服,前方是什么?他将用青春与激情去跋涉去探索。

三、感恩母校

1、在母校学习的是知识,学会的是方法,养成的是学习和思考的习惯。

任晓强在采访中谈到:学校的学习生活让我感到充实、有序、快乐而又学有所获,除了理论知识的传授,重视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学校人才培养的一大亮点,每学期我们都会有相当的时间在校办厂里实习,这使我受益匪浅,实际动手能力与实际的做事能力在道理上都是想通的,不是一味的蛮干,也不是夸夸其谈,需要的是事先的思考谋划,遵循PDCA循环。如果说工作中取得了一点点的进步,我认为这是受益于母校教育培养的结果,没有母校老师们长年累月的辛勤付出和教诲,没有他们一言一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就不会有今天的进步。提起当年的老师,他满怀深情地回忆起了杜溪源老师,他说:杜老师带领我们篮球队训练时象个大哥哥,他身上有着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卓越的专业素养,德才兼备,非常值得我们敬佩,他在教我们打球的同时还常教授我们做人的道理:干一行要爱一行专一行,人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适应环境和社会的能力。

2、珍惜担任学生干部的机会,注重培养锻炼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任晓强说:一个人要获得事业的成功必须具备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和管理能力。成功是什么?我认同IQ+EQ+AQ=成功。虽然现在还算不上成功,但在校期间我担任学生干部时的确锻炼和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IQ方面在注重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把各项活动组织好、开展好,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个是EQ,就是如何控制情绪,如何激发团队热情,如何与别人沟通;第三个是AQ,是否身陷逆境还能自信乐观面对。这些都为我今后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基础。

3、自强不息、勤思善悟,多为母校添光彩。

1)学校已经成功升本,这是对全校师生辛勤付出的最好的肯定。如果非要对母校提点建议的话,个人建议挖掘校史资源,提炼大学精神,推广核心价值观,提升团队正能量,树立坚定乐观自强不息的理念,激励母校师生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一定会有更好的回报。任晓强说,母校有着近百年的悠久办学历史,应深入挖掘校史资源,提炼大学精神,不管是继续办高职高专院校还是升格为本科院校都要继续发扬学校的优良校风,坚持“以人为本”,继续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做好“人”的工作上,进一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同时还希望今后能加强校企合作,互通信息,共谋发展。

2)革命尚未成功,同学仍需努力。年轻的学弟学妹们要倍加珍惜在校时光,做好知识储备;更加珍爱师生情义,良师益友能让自已少走弯路。关于就业任晓强建议:一是定好位,行行出状元,不一定非要追求专业对口,先做人后做事的道理是相通的,借助一个平台,了解、熟悉,慢慢寻求规律,悟出做事的真谛。二是打好基础,即知识和能力的储备,有机会要多出差多长见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三是勤思善悟,善于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善于从事物的成败中总结归纳,逐步改善和提升。

最后,祝愿伟大的母校百年更辉煌!祝愿辛勤的老师们幸福安康!智慧的校友们笑口常开!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