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工岁月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校友之家>>成工岁月>>正文
我校诞生的历史背景
2015-06-12 15:08 bet365手机端    (点击: )

清朝末期,历经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清王朝根基已大大动摇。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使洋务运动也受到重创,民族危机、社会危机一步步加深。1898年光绪帝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推动下实行“戊戌维新”,但这一改革仅持续百日即被慈禧扼杀。1900年,义和团运动起,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城,慈禧逃亡西安。在内忧外患压力下,慈禧不得已于1901年宣布实行“新政”。经济上提出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到清末,一批厂矿建立起来,主要有纺织、面粉、卷烟、火柴、搪瓷、造纸、肥皂、颜料及煤炭、生鉄、铸铜业等。文化教育方面提出改革学制,主要是“停科举”、“设学堂”、“奖游学”。1901年8月,清政府颁布《兴学诏书》,1902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基本建立了普通、师范、实业教育体系。1905年9月,清政府正式宣布废除科举制。到1909年,全国有各级各类学校52663所,学生1622458人。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1月,蔡元培任临时教育总长。4月袁世凯任总统后,蔡元培被要求续任总长。7月他主持召开中央临时教育会议,讨论决定了新的教育宗旨、学制系统和各级各类学校法令,8月以后陆续颁布实行。

在四川,卢干臣、邓徽绩于1891年开办了森昌泰、森昌正火柴厂,印用卿则在1900年于重庆开办了吉厚祥织布厂,以后相继建起了纺织、缫丝、制盐、猪鬃、制革、煤炭、铸铜、航运等多家厂矿企业。教育方面,1902年改建了四川大学堂,以后相继开办了四川师范学堂及四川法政学堂、四川农业学堂、四川藏文学堂、四川工业学堂、四川存古学堂等五大专门学堂。到清末,四川兴办的实业学堂有农、工、商各一所,加上州、县办中初等实业学堂共计10余所。辛亥革命后,省属农、工、商三校均改为专门学校,地方各实业学校因经费不足等原因相继停办。实业学校的兴办成为振兴四川实业的当务之急。1912年,四川省教育司拟定《职业学校办法程式》十六条,要求各州县多办职业学校,即使僻脊州县,也应至少设职业学校一所。8月,教育司在《教育三年筹备事宜清单》中明确提出:“省城举办职业学校,令各府厅州县筹办职业学校,限明年(1913年)上学期开办。”1913年1月,时任护理四川都督兼民政长的胡景伊委派曾留学日本的学者彭炳筹办省属四川职业学校,2月刊登招生广告,4月1日正式开学,从而开启了四川职业学校诞生发展的序幕。

(本文摘自《校史研究文稿》,周德文著)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