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炳,字德五,四川新津人,是我校的创办者和第一任校长。清朝末年,在内外交困的环境下,清政府开始派出人员到国外学习。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彭炳官费留学日本,先在大坂工业预备学校读预科,后转入大坂工业专科学校学习,学成回国后曾于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二年(1913年)任四川省临时参议会议员。辛亥革命成功后,有识之士深感国家工业落后,“实业救国”掀起了新的浪潮。四川地处内地,文化落后,工商业发展缓慢,特别是缺乏工业技术人才,兴办实业教育成为当务之急。1912年,四川教育司制定《职业学校办法程式》,要求全省各地多办职业学校。1912年8月,四川省教育司又提出《呈督府教育三年筹备事宜清单》,在“举办事件”的第一项中即明确:“省城举办职业学校,令各府厅州县筹办职业学校,限明年上学期开办。”1913年1月,时任四川护理都督(都督为尹昌衡,时奉命西征)兼民政长的胡景伊特委派彭炳筹办省属四川职业学校。彭炳接受任务后多方奔走,积极运筹,借鉴日本专门学校的经验,使筹办工作进展很快,于1913年2月18日在《西蜀新闻》上刊登了《四川职业学校招生广告》。1913年4月1日,在彭炳全力操持和各地各界大力支持下,辛亥革命后四川第一所示范性实业学校——四川职业学校正式开学。学校校址位于成都市包家巷82号,占地面积10亩,新建有教室和实习工场,开设应用化学、染织两科,学制三年,招收学生74人,有教职工19人,彭炳任校长。四川职业学校开办后,彭炳带领员工和学生进行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1913年8月,按照教育部《实业学校规程令》,学校改名为四川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甲工校),学制定为预科一年,本科三年。1914年6月,甲工校制定“四年进行计划表”,提出1914年8月添招预科两班,1915年8月招预科三班,以后每年均招三班,设染织、应化、金工科12班。1914年2月,四川民政长呈文大总统暨国务院请嘉奖四川甲种工业学校校长彭炳。呈文称:彭炳创办该校“一年规模已形大备,现开设应用化学、染织两科,学生160余人”,并称彭炳“办学得力”,“成绩卓著”,学校“前途发展已可预卜”。1914年8月,彭炳校长因积劳成疾,一病不起,不幸去世。四川省公署对彭炳评价甚高,称其“学问渊深,品行端粹”;任校长期间对校务“竭虑殚精,力谋完备,其高尚廉洁,尤堪矜式”;办学过程中对建筑设备“务求朴实、坚深”,对管理规程“务期严谨”。特拨银千元,为其处理后事,从优抚恤。彭炳任我校校长虽然只有一年多时间,但他对学校的筹办、建设付出了心血,为学校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为我校传承至今的校风“严谨、朴实、勤奋、创新”的形成作出了贡献。作为开创者,他的功绩将永留我校史册。
(本文摘自《校史研究文稿》,周德文著)